摘要:7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.7%,比上月回落0.4个百分点;环比增长0.27%。 ...
数据显示,前7个月,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.7%,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.5个百分点;7月当月同比增长25.7%,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。
据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,在一系列政策提振下,8月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,特别是随着9月汽车市场传统黄金消费季的到来,乘用车产销量有望快速增长,为全年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1至7月,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457.1万辆和1447.7万辆,产量同比增长0.8%,销量同比下降2%。
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1.7万辆和59.3万辆,同比均增长120%10日,央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,就下一阶段货币政策、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主要操作思路作出部署,传递出一系列新信号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指出,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成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最关注的内容,并在保持币值稳定首要目标下,确定下一步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。各项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和开发性、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,将成为下半年信贷的重要支撑。同时,要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、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,做好妥善应对。
为此,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的会议也提出,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,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,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。温彬认为,基于对下半年的通胀形势研判,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也将坚持稳健取向,坚持不搞大水漫灌、不超发货币,兼顾把握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的平衡。8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7月份全国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和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数据。
这对于经济恢复、企业成本稳定,是非常重要、积极的支持因素。CPI与PPI之间的差异能够反映上下游价格的协调性。消费回暖、强降雨影响调运和进口减少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。我国猪肉供给有充足保障,猪肉价格将会逐渐回归合理水平。
进出口方面,数据统计1-6月份累计进口猪肉80万吨,大幅减少64.2%,叠加商业冻品库存低于上年同期,这些因素对国内猪价的回升也起了一定支撑作用。总体而言,这些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都属于短期、季节性因素,不会对CPI总体平稳的走势产生大的影响。
7月份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主要是由于6月中旬开始各种因素推动的猪肉价格发生持续、较大反弹导致的。同时,PPI的下行态势表明了我国的保供稳价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显现,表明供给保障能力的提高。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,7月份CPI与P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呈现进一步缩窄的趋势。同时,这说明通货膨胀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较大压力。
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7月份,CPI环比上涨0.5%,同比涨幅略有扩大,上涨 2.7%。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,多数鲜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。张立群表示,近期国际上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,带动了国内工业品价格的回落。其中,猪肉价格上涨25.6%,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.2%转为上涨10.3%;食物同比价格上涨6.3%,涨幅比上月扩大3.4个百分点,影响CPI上涨约1.12个百分点。
专家认为,剪刀差缩窄,意味着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正在缓解。与此同时,夏季强降雨天气也影响了部分地区生猪调运,推高了生猪收购价格。
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7月份,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,PPI环比下降,同比涨幅继续回落。朱增勇进一步分析,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好,猪肉户外消费、集团消费持续增长,拉动猪肉价格回升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,七月份价格总体继续保持平稳。张立群表示,从整体数据看,当前我国价格形势比较稳定,之后的物价指标有望总体平稳,上下游价格结构将会继续改善。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,一般情况下,6、7月份都是全年出栏的低位期,并且随着6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上涨,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行情,压栏惜售增多,生猪屠宰上市量环比减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,七月份价格总体继续保持平稳。消费回暖、强降雨影响调运和进口减少也导致猪肉价格上涨。张立群表示,近期国际上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,带动了国内工业品价格的回落。
7月份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主要是由于6月中旬开始各种因素推动的猪肉价格发生持续、较大反弹导致的。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.0%转为上涨20.2%;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.9%和12.9%。
下半年,我国能够在扎实的生产供给和稳定的物价基础上,着力扩大内需,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,一般情况下,6、7月份都是全年出栏的低位期,并且随着6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上涨,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行情,压栏惜售增多,生猪屠宰上市量环比减少。
CPI的环比、同比上涨,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波动所引起。朱增勇进一步分析,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好,猪肉户外消费、集团消费持续增长,拉动猪肉价格回升。
与此同时,夏季强降雨天气也影响了部分地区生猪调运,推高了生猪收购价格。同时,PPI的下行态势表明了我国的保供稳价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显现,表明供给保障能力的提高。接下来,猪肉价格走势将会如何?进入四季度,猪肉的供给和消费需求均会季节性增加。其中,猪肉价格上涨25.6%,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.2%转为上涨10.3%;食物同比价格上涨6.3%,涨幅比上月扩大3.4个百分点,影响CPI上涨约1.12个百分点。
CPI与PPI之间的差异能够反映上下游价格的协调性。张立群表示,从整体数据看,当前我国价格形势比较稳定,之后的物价指标有望总体平稳,上下游价格结构将会继续改善。
总体而言,这些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都属于短期、季节性因素,不会对CPI总体平稳的走势产生大的影响。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7月份,CPI环比上涨0.5%,同比涨幅略有扩大,上涨 2.7%。
这对于经济恢复、企业成本稳定,是非常重要、积极的支持因素。专家认为,剪刀差缩窄,意味着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正在缓解。
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7月份,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,PPI环比下降,同比涨幅继续回落。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,7月份CPI与P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呈现进一步缩窄的趋势。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,多数鲜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。本月,食品环比价格由上月下降1.6%转为上涨3.0%,影响CPI上涨约0.53个百分点。
8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7月份全国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和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数据。进出口方面,数据统计1-6月份累计进口猪肉80万吨,大幅减少64.2%,叠加商业冻品库存低于上年同期,这些因素对国内猪价的回升也起了一定支撑作用。
我国猪肉供给有充足保障,猪肉价格将会逐渐回归合理水平。同时,这说明通货膨胀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较大压力
在疫情下,我国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实属不易。工信部明确提出,围绕产品安全、质量提升、节能节水环保等方面,加快完善标准,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团体标准供给。